“嬢嬢,我想你了。我最近很好,沒生病,我能去看你嗎?”近日,耿紅麗收到了患兒倩倩(化名)發來的微信語音消息,聽后,她的心里暖暖的。
耿紅麗是聊城市婦幼保健院的一名兒科醫師。2023年6月底,她到重慶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婦幼保健院(以下簡稱“彭水婦幼”)開展對口幫扶工作,倩倩是她在當地救治的一名小患者。
在耿紅麗之前,聊城市婦幼保健院已派出2名兒科醫師到彭水婦幼開展對口幫扶工作,提高該院醫師的診療水平。“這里的年輕醫師多,經驗相對不足,需要提高他們的急危重癥搶救能力。”這是耿紅麗到彭水后定下的工作目標。
彭水縣留守兒童多,帶他們就診的爺爺奶奶大多不會說普通話。剛開始,耿紅麗陪當地兩名兒科醫師出診時,將醫患溝通常用詞記了下來,整理了一本“翻譯手冊”。在當地方言中,測體溫被稱為“考(音)體溫”,走親戚被稱為“走人戶”,慢慢地,耿紅麗也能與當地人簡單溝通了。“如果老人說的話實在聽不懂,我就會請候診的年輕媽媽幫忙翻譯一下。”耿紅麗說,“辦法總比困難多。”
耿紅麗很細心。她注意到,彭水地處貴州、重慶交界處,兩地飲食習慣有些不同。有一次,一名患兒家長說孩子在自己家不腹瀉,但到了幾十公里之外的姥姥家就腹瀉。仔細詢問飲食情況后,耿紅麗發現兩個家庭炒菜時使用的油不一樣,這或許是導致孩子腹瀉的原因,更換食用油后,孩子的腹瀉果然好了。
受經濟、交通等因素的影響,很多患兒就診時,情況往往非常危急。2023年9月的一個傍晚,耿紅麗準備下班時,一位媽媽帶著嚴重憋喘的1歲幼兒悅悅(化名)來到醫院。經檢查,悅悅精神萎靡,呼吸急促、費力,口周發紺,急需治療。一名熟知悅悅身體情況的當地醫師將悅悅的情況告訴了耿紅麗。原來,悅悅體質較弱,容易生病,因為是過敏體質,生病后容易誘發哮喘,很多時候由于喘憋得厲害,需要轉診到離家很遠的市級醫院治療。讓孩子轉診還是就地治療?耿紅麗看著焦急的家長和病重的患兒,向家長講明病情后便申請了“綠色通道”,吸氧、霧化、建立靜脈通道……晚上9時許,悅悅的憋喘癥狀減輕,安靜地睡著了,這時大家才松了一口氣。
還有一次,在醫院負二層吃飯的耿紅麗接到一通急救電話,她顧不上等電梯,一口氣爬到2樓,緊急處理了一名因輸液過敏導致呼吸困難的患兒。她快速而專業的處置讓患兒脫離了生命危險,患兒的奶奶眼含熱淚,連連向她道謝。
當地的醫療條件相對落后,這對醫生的專業要求更高。有一次,耿紅麗到鄉鎮衛生院義診時,了解到該院有名患兒按照淋巴結感染治療多日都未退燒。她意識到,診療方向可能出現了偏差,詳細檢查后,她判斷患兒可能是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,治療時要考慮患兒的肝功能情況,一味使用抗生素可能會造成患兒肝功能損害。耿紅麗調整了治療方向,促進了孩子病情的好轉。
聊城市婦幼保健院兒科技術實力雄厚、學習氛圍濃厚,耿紅麗不僅積累了豐富的診療經驗,也養成了良好的工作作風。“有些疾病,當地醫師可能沒見過或者還未給孩子治好,就讓患兒轉院了。我多干些,他們就多學些,孩子就能少受些罪。”耿紅麗盡心盡力地開展帶教工作,也積極參加義診、組織專題講座,將自己的經驗傳授給當地醫生。
有時,家人朋友晚上聯系耿紅麗,她還在忙碌著,他們問她累不累,她說:“既然選擇了支醫,就要全身心投入。”
【來源:政策宣傳科 審核:陳建順 蔡茜】